1、工業園區集中治理趨勢明顯
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和環境治理的需要,許多省市都提出了“退城入園”的工業發展戰略,加大工業園區內的企業組群的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水處理服務也從為單一企業的點源向整個園區的系統施治,以及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發展,隨著工業園區數量和規模的擴大以及工業廢水處理標準的提高,工業園區的綜合水處理業務將有巨大市場空間。
2、污水處理行業的新技術
目前,水體的富營養化已成為常態。對于污染物氮的處理,一般系選用硝化-反硝化來完成脫氮,但在此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曝氣能耗和有機碳源,不僅會形成更高的成本,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厭氧氨氧化技術能保持低廉成本的基礎上提升效能。
同時,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夠降低污水處理對于碳源的需求,節約曝氣能耗,降低污泥產量,亦屬于污水節能降耗的新技術。
核心難點仍未精準控制反應條件,滿足整體好氧、局部缺氧的需求。而生物膜法是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3、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市場逐步形成
標準化、成套化的污水處理裝備市場逐步形成,相比于污水處理工程類企業具有生產周期短,投資成本低,占地面積小,投產見效快等優勢,有利于構建水城相融的生態體系,高度契合我國當前的污水治理需求。
4、污水處理逐步形成人工智能的新型運營體系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逐步應用于污水處理行業,通過建立智慧水務云平臺,污水廠可以通過智慧水務云平臺實時掌控運行狀況,提高污水廠運營管理的方便性、時效性。
云平臺以云服務、物聯網、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為支撐,以單個或者多個污水廠的數據為集合,結合工藝和人工智能算法,給出污水廠運行預測和控制優化,保持穩定達標下的低能耗運行。
5、實現能源自有甚至能源輸出
通過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革新,未來污水處理廠的技術發展方向是實現污水處理廠的能源自有甚至是能源輸出,即應用新技術,污水處理廠將不再是能源消耗單位,而是通過革新技術的應用實現能源轉換,最終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甚至實現能源對外輸出。